官方总机
010-50890999

健康时报网:如何提升各地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听听行业大咖怎么说

时间:2019-07-24 13:39        来源:健康时报网

 (健康时报网端部记者 赵萌萌)7月19日,由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民政局、中共珠海市委政法委员会、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青少素质台、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等主办,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心关爱基金、中国科学技术馆支持,京师博仁(北京)科技发展股份公司承办的“第三届心理行业发展促进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出席本次会议的有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终身荣誉会长张文康,民政部原副部长、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创始理事长徐瑞新,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中联部副部长马文普,国务院新闻办原副主任杨正泉,民政部离退休干部局原巡视员、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蓬奇等来自全国各地700余位代表嘉宾。

会上,围绕如何提升各地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国民心理健康需求,提升各类人群的心理健康素养等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据悉,本届大会以“新时代·新经验·新发展”为主题,特邀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优秀单位,汇报先进经验和展示优秀工作成果,共同建设符合“系统性、递进性、操作性、长效性”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强化顶层设计,推进社会心理服务建设体制化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终身荣誉会长张文康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强化顶层设计,明确责任,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制度化,强化领导、明确职责、完善制度、建立网络、加大投入、注重成效;第二,加强人才培养,推动行业监管,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行业化,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专业人才队伍、加强行业监管;第三,引入社会力量,多元主体参与,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化,发挥社会工作者和社会机构的作用、加强医疗机构心理服务能力、联合科研院校开展健康社会心态培育。第四,创新工作理念,运用大数据手段,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智能化,要完善社会心理服务数据采集、提高社会心理服务数据使用效率、延伸社会心理服务数据的服务范围。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终身荣誉会长张文康

公益项目线上线下均取得积极效果

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蓬奇谈到,“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开展的一年来,在线上、线下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比如与教育部、高校、科研机构等16家单位合作科研项目近20项,制定研发体系建设实施措施100余项;与东北师范大学等推出《心理健康调适系列辅导》等丛书;建设了包含《心理健康服务网站》、《心理健康网上学堂》等9个心理服务大数据平台和200多个心理测量工具。

  

 

  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赵蓬奇
 

社会心理服务不等同“治病救人”

北京市民政局副巡视员张青之指出,心理服务不仅是治病救人,而且是培育“社会心态”,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性、普惠性服务,达到全民共建共享,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我们组织专业机构和人员,在全市开展社区心理服务实践探索,对基层心理服务站建设进行了标准化试点工作,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在社会心理服务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北京市民政局副巡视员张青之
 

打造社会心态监测预警机制

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促进中心副主任张胸宽介绍了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成果,通过部门联动,资源联动,人才联动,不断实践创新,使用情绪科学算法,对首都民众的社会心态作出即时监测与分析,探索建立社会心态监测预警机制,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和疏导工作机制,打造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服务阵地,落实心理知识宣传与普及、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疏导与干预、社会心态预警与评估、不同群体心理服务等服务。

  

 

  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促进中心副主任张胸宽
 

把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北京市海淀区铁西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马文生认为,面对社区居民对心理需求的渴望和担心,从为民做实事,把实事做到居民心坎上为工作的出发点,铁西在区党委、在市、区、街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海淀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分别设有:心聊氧吧、心憩小吧、减压小吧、心灵港湾、心理综合接待室等功能区,很好的来回应居民对心理服务的需求。

  

 

  北京市海淀区铁西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马文生
 

建立特色社会心理服务“12345”体系

深圳市坪山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彭腾龙表示,坪山区探索形成了坪山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12345”体系,即通过1个区级枢纽型社会心理服务中心、2个线上线下心理服务阵地、3支队伍(心理人才队伍、社会工作者队伍、心理志愿者队伍)、4个机制(心理隐患预警机制、心理需求服务机制、心理压力疏导机制、心理危机干预机制)、5“进”活动(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家庭)。

  

 

  深圳市坪山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彭腾龙
 

近1成中小学生受到心理问题影响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刘晓明教授指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着大部分家庭的利益,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目前有将近1成的中小学生受到了心理问题的影响。其中,神经症性问题(9.75%)表现最为突出,其次为心身问题(9.22%)和人格问题(9.21%)”。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刘晓明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