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程爱理
——动员社会各方力量,促进心理行业发展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是系统的、复杂的、长期的,需要社会各方努力,齐心协力来共同完成。因此,我们倡议:各级政府、专家、科研机构、媒体、新技术、教育、法律、资本、管理等各领域的专家和单位积极参与,共同促进新时代“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台湾团体谘商与研究治疗学会理事长 吴秀碧
——中国首个体系化人才培养—团体心理培养体系
十九大以来,大家都很关注大众心理健康,我觉得这是非常正确的方向,团体咨询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国人口众多,是非常需要重视团体咨询,因为可以同时服务好多人,团体咨询本身有预防解决问题甚至有治疗性的这个功能,专业的团体咨询师是我们社会和民众心理健康的促进者和守门员......
台湾团体谘商与研究治疗学会理事 程小苹
——团体咨询在社区心理咨询的开展与应用
社区心理服务,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架构,是多因素影响的,不仅包括一对一治疗部分,还需要一些资源和支持策略,重点帮助所有群体和社区群体的幸福感。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潜在影响,人的行为的形成不是个人成就的,而是在环境互动当中酝酿出来的,社区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摆在不同社会系统生态层面下......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刘晓明
——“心关爱·进百城”校园行项目介绍
“心关爱·进百城”公益工程,目标为百城建立自我良性发展的心理服务体系,打造成心理健康服务的“百·千·万”工程,包括3个阶段,10大任务,11个方面,160多项产品和服务,解决行业发展瓶颈,帮助10大领域的机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雷秀雅
——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满足海量需求
人民开始把关注点和心理服务连接起来,心理服务成了生活必需品。心理服务人才培养,要满足海量的心理需求服务,可以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训练、督导提升等方面实施,技能的训练和经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人才的培养应着眼于大众需求,未来服务于行......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 常若松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作为心理工作者,我觉得我们承担着更重要的历史责任,我们怎么能从观念到体制机制到具体的操作过程、具体的教育方式方法,我们怎么能够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来真正的把心理健康工作做好,然后为真正的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和健康中国2030,做出贡献......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 盖笑松
——加强心理健康相关的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
心理学的科研院所、行业应用的公司融合成良好的机制,有利于促进科普平台、系统性心理健康素质类培训、心理咨询人才的培养、系统性和专题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有效果多主题的团体辅导方案、心理咨询方面软硬件产品的研发......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 胡金生
——提升公众认知,服务健康群体
心理学要面向社会需求,强化心理学应用产品的开发,提升公众认知,服务健康群体,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寻求和政府的合作,面向国家重大的社会需求,加强专业知识的科普和自我宣传,要遵循市场规则,积极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
香港城市大学研究生助理院长 岳晓东
——建立实践基地,专家提供示范服务
为学员提供实践学习、锻炼、逐步成长的模型或者是基地,为心理学专家和教授提供专业场所,保障专家资源在人员培训当中价值最大化,把督导的工作或者交流事情做得更细,督导服务本来是培训当中的一部分。加强对胜任力模型的研究......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测查室主任 张东
——心理行业相关标准建立的迫切性
加强心理服务的建设,为心理工作开展提供了非常机遇良缘的机会,借此机会我呼吁所有同仁,要建立行业的规矩和规范,科学可操作性的心理服务规范建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须建立监管机制、明确服务对象、制定服务标准、建立管理规范......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指数事业部副总经理 韩显男
——建立心理相关指数,服务行业发展,科学决策
指数与心理的结合。通过指数模型、综合评价、关联分析、具备研判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心理行业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发展环境、行业效益等方面的标准化进程,力争打造我国心理服务健康的晴雨表,促进心理健康行业的标准化发展......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杨智辉
——建立工作模型,规范心理服务工作
心理服务工作模型机制,能够让导师、助理导师和咨询师各司其职,做自己更有价值的事情,让工作高效运转。通过导师制、实践基地建设、标准体系建设,将我们的心理咨询的工作,还有心理咨询人才的培养提升上去。各个机构、社会组织、团体、社区服务中心等机构,都需要建立咨询基地......
台湾清华大学教育心理与谘商学系系主任 许育光
——团体咨询在医疗、监狱、警政体系之应用
团体的工作运用的非常广泛,团体心理辅导在监狱、司法等的运用,更多的是预防和干预,然后包括预防辅导,矫治和追踪。团体辅导可以帮助他们通过自我揭露,人际反馈得到一种开放,能够开启开放度会越来越健康,往往健康的话是可以分享自己,并且接受别人的反馈......
彰化师范大学学生辅导中心主任 罗家玲
——运用团体咨询创造学校生态辅导新理念
在学校辅导当中,生态系统观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问题是根植于家庭,显现于学校,恶化于社会,所以团体辅导和团体咨询的工作是学校当中非常重要的一块,要保持一个团体辅导、心理健康的原汁原味。对学校的学生身心发展可以提供更充分的帮助......
台湾团体谘商与研究治疗学会理事 洪雅凤
——运用团体咨询于提升和扩展企业EAP之效能
团体是一个有利的提升企业EAP效能的方法,除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之外,也有助于员工彼此之间关系的促进和组织氛围的凝聚,所以对于员工的幸福感的提升非常的有效,尤其在现代的社会里面大家使用网络很频繁,比较容易有人际疏离的现象......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金灿灿
——心理咨询人才评价的新机制
严格科学有效的心理服务,心理咨询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来监控咨询的质量跟效果,让咨询师有可信度,让来访者放心,可以从多维度评价、评价呈现平台化和可视化、分级和分类评价、建立征信机制等方面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系副主任 丁新华
——中国大陆团体咨询的发展与思考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对心理咨询需求量极大,所以,对团体咨询渴求也比较大,各行各业、各个年龄群都会有团体咨询应用,可能用的最多还是学校,比如说大学、中学,最近这几年,小学也在逐步开展,然后前段时间,也发展有幼儿园团体的兴起,团体覆盖人的终生......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姚欢庆
——建立心理服务法律风险管控体系
在心理服务过程中,法律对帮助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信赖关系,促进服务体系规范,做好防范有很重要作用。法律在欧美体系是相对健全的,在我们国家社会需求比较大,服务体系、伦理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建立需要更多专业人士推进......
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资深软件工程师 周中雨
——利用大数据技术助力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用大数据服务大众群体需求,帮助精准服务,利用IT技术为心理行业助力,特别是现在流行大数据,对数据采集、分析、搭建模型将有很大的改变。心理大数据平台,会采集到专业的设备,包括可穿戴的设备、测评的数据、心理咨询的数据,可以做数据的分析......